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10jqka.com.cn/20180404/c603776409.shtml"
在剛結束的兩會中,民生問題再次成為大會的重要議題之一。包括帶領貧困縣脫帽、農民增收、獎勵科技工作者、支持年輕人就業、改善投資環境到中小學生減負、保障退役軍人生活工作乃至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等措施,讓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到的“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都在一步步的實現。 而前不久,福壽園國際集團執行董事兼總裁王計生在接受鳳凰網采訪時提出,在“老有所養”之后,還應加上“逝有所安,故有所尊”,因為“殯葬也是人們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 殯葬制度改革尚未解決服務問題 當我們聊到改革,在殯葬服務行業深耕24年的王計生表示,殯葬行業是中國最早提出改革的行業。從上世紀50年代起,國家就開始改革土葬,實行火葬制度,提出殯葬改革。然而隨著時代變遷;社會進步,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個行業尤為突出。消費者對殯葬服務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殯葬行業作為一項“居民服務”行業,盡管實行改革已經五六十年,但相比起其他服務行業來說明顯落后,“為什麼”,這是值得深思與總結的。殯葬發展的目的與方向,最終的指向應是環保、尊重、紀念。這三者是互為相關,互為交叉的。 對此,王計生一語中的:“殯葬改革其實只解決了處理,沒解決好服務。”殯葬需要哲學的思考---因為她關乎生死大命題;需要理性的規劃---因為她歸類百年大計;需要感性的執行---因為她肩負情感傳遞。 由于殯葬行業的特殊性,很多人在失去親人的時刻情緒崩潰,而對于如何打理親人的后事也毫無經驗。殯葬行業所要提供的服務,不僅是要妥善、環保地處理遺體,更要讓逝者獲得尊嚴,為逝者家屬提供紀念的方式。 王計生認為,“殯葬這個行業如果真的把服務做到人的心坎里,消費者樂意多付些費用,并且感謝你,但如果沒有尊重人的這些理念,你多收他一分錢,他都罵你暴利。” 因此,放在殯葬行業面前的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解決殯葬服務的設施嚴重不足,缺失規劃的問題,另一個則是怎樣提高殯葬服務落后的問題。 打破傳統,延續精神生命 王計生說:“殯葬是哲學,作為人的個體的消亡是個減量,但精神延續等又是增量。人類的歷史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創造,不斷謀求歷史增量的過程。把減量和增量作為共同問題思考,科學的處理好‘減量’的內容,積極的提高‘增量’的內涵。殯葬具有與生俱來的文化屬性,殯葬業背后的人文關懷常常被忽視,實際上,殯葬業所做的遠非處理遺體,更不是一塊墓地。我們從事的與房地產業有本質的不同,我們做的是對人的尊重,服務生命的職業,我們提供的是服務。” 同時,福壽園一直在尋求創新的殯葬方式,包括環保節地葬等,不僅要解決土地緊缺的問題,也要讓逝者家屬的情緒得到寬慰。 近期,王計生正在與美國同行探討一種,讓人類精神生命延續下去的創新殯葬方式。他們可以將人的信息輸入到芯片中,人去世之后隨時可以調出芯片中的信息。 王計生解釋說:“普通人百年之后,精神生命仍在延續,只有當沒有人記得你時,才是這個個體從宇宙中徹底消失。但是如果能夠利用科技,留下每個人活過的痕跡,讓后輩可以回顧人的一生,就可以延續人的精神生命。對于殯葬從業者來說,自然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福壽園肩負行業改革的企業責任 無論是尋求殯葬服務的創新還是大力推動行業發展,在眾多殯葬服務企業之中,福壽園絕對是走在改革前列的一個。 福壽園最著名的舉措,便是將公墓打造成了人文紀念公園。二十余年來,福壽園邀請各個領域為國家和城市作過貢獻的已故名人入園,目前集團各地總共已珍藏了800多枚頂級名人“郵票”,改變了墓園單一的憑吊功能,挖掘出現代陵園集紀念、教育、研究于一體的深厚內涵。讓很多逝者家屬開始對殯葬行業改觀。“讓墓園變公園”、“讓告別變美麗”、“祭祀變紀念”也成為王計生始終堅持的經營理念。 2013年,福壽園成為國內殯葬業第一股,一上市就獲得熱捧。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有不少人再次用殯葬行業的“暴利說”來評價福壽園的上市,也引來不少非議。 然而王計生認為,作為行業先驅,福壽園同時肩負著行業責任和歷史責任。作為企業營利;贏利;盈利是企業責任的體現。福壽園的上市,實際上是匯聚了更多社會的資金和資源,募集的資金與每年盈利的資金又全部投入行業的發展中,依靠資本去發展企業,去滿足社會需求,從而影響改變人們的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 從這個意義上說,福壽園并非占有者,而是管理者,并讓經濟發揮更大的價值,并且能夠把企業盈利都用于行業的良性發展上,進一步推動殯葬服務的市場化。 福壽園上市發展宗旨與行業發展是一致的,“我們在做一件對的事,所以要一直堅持下去!”王計生如是說。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關鍵字標籤:生命禮儀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