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眼軸會增長?眼睛的生長是由視網膜局部的信號來調節的。當眼睛清楚得看到一個物體時(也就是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的時候),眼睛得到的信號是:一切正常,不需要生長。當長期注視近距離的物體時,光線會稍微聚焦在視網膜后邊一點的位置上,視網膜得到的信號是:現在清晰度不是最優,我要稍微往后靠一點才能逮住這些光線。這樣眼睛就稍微長長一點,長此以往近視就會不斷加深。而且眼睛收到信號之后要么不變,要么生長,沒有逆生長,換句話說,眼軸要么不變,要么變長。人類的眼睛本來就不是設計來看近處的。遠古的人類需要好的遠處視力以便能夠找到哪棵樹上有果子,哪里有只兔子可以去捉住,或者那地平線上是不是有只獅子跑過來了。遠古人類的平均壽命假如按照40歲算的話,還沒來得及老花眼就死了,所以看近處從來不是問題。更何況,基因早在生育年齡就流傳下去了,所以老花眼在進化中沒辦法被淘汰。總之,人的眼睛生來就是用來看遠的。需要看近處的時候,動用一下眼睛的調節力,也就是睫狀肌發力讓晶體變凸從而讓光線繼續聚在視網膜上。不過,人的眼睛傾向于不過分工作,也就是有個輕微的小折扣,實際上光線沒有正好在視網膜上,而是在視網膜后邊一點點。問題就在于偶爾這么干還行,一天10小時看著書或者手機,這種信號就是讓眼軸長長長。近視有什麼危害?答案1.不能當飛行員?答案2.找不到男朋友?拋開玩笑,很多人覺得近視沒什麼大不了的,無非就是戴眼鏡不太方便,況且現在還有各種隱形眼鏡和激光手術。但是近視,尤其是高度近視(大于600度),由于眼軸的增長,會增加各種眼睛疾病的風險,包括視網膜脫離,鞏膜新生血管,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萎縮,這些疾病可以造成永久性失明。由于近視的發病率非常高,而1/5的近視是高度近視,算下來非常可觀的人數有著這些永久失明的風險。而戴眼鏡和激光手術并不能降低這些風險,原因是眼軸長度并未得到改變。哪些因素會影響近視的發展?近視是由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造成的。近視發展的風險因子包括:1.家族歷史。父母雙方都近視,孩子的近視風險是父母雙方都不近視的孩子的2倍還多。這個很好理解,基因的作用不容忽視。另外還有一些環境因素,比如近視的父母一般看書時間長,孩子也容易更喜歡看書。2.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工作性質、教育程度等等,這些不言而喻。3.6-9歲時的眼睛屈光度。乍一看這點很奇怪。事實是,嬰兒剛剛出生時的眼睛平均屈光度為200度遠視(有很廣的范圍,從600度近視到1100度遠視,但是大部分新生兒集中在200度遠視左右),注意是遠視而不是近視。然后在18個月的時候這種人與人之間巨大的區別就基本消失了,大家都差不多穩定在125度遠視,這一過程叫做正視化(Emmetropization)。正視化是指眼睛生長發育達到正視,眼睛的聚光能力和眼軸的長度吻合的狀態。可以想象,如果按照古代狩獵和畜牧的生活方式,人眼睛的這個度數就定了,直到病死餓死或者被老虎吃了。我們無從考查古代人的眼睛度數,但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是,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一個部落,至今沒有太多的被現代文明侵入。我的一位老師,在近視研究領域內的一位先驅,曾經去那個村子考察當地居民的眼睛屈光度。在這個幾百人的村子里,平均屈光度為75度遠視,只有4個人有大于100度的近視。這四個人中,兩個是村子里唯二的大學生,職業為老師,經常閱讀;一個從兒童時代起就做裁縫;還有一個是個出生就高度近視的先天盲人。由此可見,我們絕大多數人生來都不是近視眼,不幸的是,文字出現,書籍出現,ipad出現。現代人類的近視大概從7-9歲開始,每年增長100度;或者如果從10-13歲開始,則每年增長較慢,大約50度。近視的增長一般在17-23歲停止,但是像我之前在《想做近視手術,先了解這6點再決定》里講的,成年人也可能會有緩慢的近視發展——多謝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統計發現,6歲時候的眼睛屈光度如果是75度遠視,那么將來近視的風險大為降低;相反,如果低于75度遠視的話,則近視風險升高。4.種族。近視青睞系數亞裔大于白人大于黑人。具體和基因還是文化、環境的差異有關,不得而知,可能都有關系。
更多詳細資料:www.lasercenter.com.tw/must_see.php 文章来源:http://news.163.com/17/0804/20/CR16OHQ000018AOP.html |